無論是股票、期貨還是槓桿ETF,只要你掛出的盤不是最佳的買賣盤,那便要排隊,掛得越高價的買盤越容易成交(更願意以高價追貨),掛得越低價的賣盤也越容易成交(更願意以低價賣貨)。專業的炒家就是透過分析這些掛盤來判斷市場的走勢。特別是美股市場,不少炒家也會說,「真正的市場資訊並不是在成交後的價格看到,早在市場上的掛盤已看得到。」常見的分析方法是,掛出買盤的總數量若較掛出賣盤的總數量為多,這代表了市場買入的力量較強,市況上升的機會較大。相反,若掛出賣盤的總數量若較掛出買盤的總數量為多,則市況下跌的機會較大,因想沽貨的人較多。

上圖是港股大利市機的畫面,多年來大家就是習慣比較買賣兩邊掛盤的力量。但這樣去分析美股肯定「無效」! 而且已經過時,因大戶買盤根本便是習慣用Iceberg order,單從掛牌根本看不到。此外,在美股市場上,有近九成的掛盤其實最後也會取消的,只有一成會真正成交。那大家可能會想,十個人有九個人會掛出買賣盤,但最後又會取消,不想真正成交,那掛出買賣盤來做什麼? 專業的炒家會在排盤上看得懂各方的意圖,掛出大量買單,很多時只是想吸引其他人買,繼而在高位沽貨。又或掛出大量賣單,也可能只是想在某價位讓其他人以為是阻力位。大型基金買貨很多時候會推升股價,十多年前或許仍會有人去留意掛出買盤的機構或券商的代號,但現在大型基金買貨,會用「冰山指令」Iceberg Order,冰山指令是限價指令的擴展, 把一筆大量的下單拆成很多個小部份,完成一筆小量交易後,系統再以同樣的價格再發出一筆同等數量的限價單,直至買入指定的足夠數量便完成。有了「冰山指令」,便自然有些炒家希望透過市場上的掛盤來發現那些成交屬於「冰山指令」這代表了大戶想隱藏交易量,但只要能發現便能跟隨大戶入市,因大量買入最終也會推升股價。

為了能發現「冰山指令」的存在,某些炒家便會運用Level 3報價,提供所有已成交的價格當時的排盤,假設上一分鐘的成交價為10.02美元,當時在掛出10.2美元買盤的數量有多少,掛出的賣盤數量又有多少,而且究竟是誰掛的,這些資訊都會在Level 3的報價中提供,而且Level 3報價有更多的下單功能,不過,大多只是提供給券商或場內交易員使用。

在www.reddit.com大家也會不時看到「Reddit仔」討論Level 3報價,但當中不少認為只有在期貨如小型標普500指數期貨(ES)上看Level 3報價才有用處。但觀察盤路變化,目前最多人採用的是Footprint Chart,如下圖:

要學習Footprint Chart的應用,當然要先理解它的結構:

可以看到Footprint Chart 提供了陰陽燭圖根本看不到的資訊,一般的Level 2報價也只是顯示Bid/Ask兩邊的「掛盤」,但每個價位究竟Bid一邊的成交股數有多少,Ask一邊的成交股數又有多少,便只有Footprint Chart能提供這些資訊。此外,有些炒家運用Footprint chart時會加上cumulative delta等數據,其實Footprint chart可再細分不同的類型,包括delta footprint 、volume footprint等,這些我們都會在課程中教授。

至於Footprint 對散戶而言,最適合運用在那個市場上?

SQQQ及TQQQ由於有三倍槓桿,其實十分適合即市短炒,若懂得運用Footprint Chart 分析其盤路的變化,即市交易中能提高勝算。

以下便是我們運用Footprint Chart 即市交易SQQQ的例子:

影片中的Footprint chart是我們在即市交易中分析TQQQ及SQQQ時最喜愛的「形式」,上文把提及,有些炒家會加上cumulative delta等數據等。

可以看到SQQQ在5分鐘內便由56.72美元急升至57.42美元以上,若投入5萬港元買入,大約當時能買入113股,短短5分鐘內,價格升至57.42美元以上,獲利有600港元以上(已扣除交易費用),對即市炒家而言,這個回報的比例已應十分滿意,而且運用Footprint Chart 分析TQQQ及SQQQ,每日的交易次數根本不只一次。(但當然並非越炒得多便越好,有關那個時段會是較佳的入市時機,這些我們留在課堂上講解。)

此外,FootPrint Chart 的用處根本絕不只是應用在短炒之上,目前已有不少專業炒家運用它來尋找 「冰山指令」Iceberg Order ,既然大戶在美股市場會用冰山指令買貨,炒家也會用盤路分析去嘗試找出冰山指令,但同時,也有炒家會下單「扮」冰山指令,目的也是想製造市場即將上升或下跌的錯覺,繼而吸引其他人入市,故此要找出Iceberg Order,其實有點像「玩poker」一樣,要從數據上估計對手在做什麼,這比單單看買賣兩邊掛盤的數量複雜很多很多,但若然你連工具(Footprint Chart)也沒有,更加不可能看出市場的「力量」是想將股價推向那個方向。

正如《Flash Crash》一書描述的一位天才操盤手Navinder Singh Sarao,2010年5月6日星期四,全球金融市場無預警瞬間直墜,道瓊指數在5分鐘之內暴跌600多點,市場瞬間蒸發了一兆美元。美國的監管機構指是這位天才操盤手單獨一人造成,此書也即將拍成電影。Navinder Singh Sarao憑盤路分析,觀察Level 2報價,用很小的本金翻至數億美元,更成為每日全球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ES)交易量最大的頭五位炒家。當不少人認為,Level 2報價只是不斷看到價位在跳動,但他卻能從中看出,那個大戶在入市,那個只是假扮大量買盤,那個實際上在部署大量沽貨。

即使日後高頻交易興起令他被「搶走」利潤,但他認為對手只是一班不懂市場的人,利用他看盤路的經驗專攻高頻交易程式弱點,透過不同的掛盤「幌騙」機器令它出錯,重新奪回主導權。最後他令高頻交易公司不斷出錯,更令市場出現崩盤,也因此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當監管機構發現他竟是一個年輕的個人炒家時,大家也感到嘩然。金融市場上能獨力擊敗高頻交易公司的人,至今也只有他一位,其實很多人認為他沒有犯法,只是對手要為市場崩盤找一個「代罪羔羊」。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拍下自己的操盤片段,被監管機構發現後,這些片段成為監管機構日後培訓員工的重要內部教材,看到片段後連監管專員才明白,市場原來要這樣預測,這樣操作,也可以這樣戰勝高頻交易。學習盤路分析需要很長的時間,筆者在程式交易課程中也主力會教授如何觀察美股的盤路,但這篇文章希望至少能讓大家明白,美股市場的複雜程度,若多年來只是集中交易港股,而又想涉足美股市場,有些策略為什麼會在港股市場上可行,但在美股市場上卻行不通,就是因為市場結構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