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D突破傳統的新訊號

MACD多人用便是因為它修改了移動平均線的部份缺憾,但真實運用時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其實運用MACD時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是當市況窄幅波動,MACD的算式的運算也會得出不同的買入及賣出訊號,但這些訊號在整固市況中往往會失效,若按照訊號入市後後隨即又要出場,買賣之間可能根本沒有利潤,還要賠上交易費用。另外,MACD的訊號往往有滯後問題,意思是價格已上升了一段時間,MACD才出現買入訊號,到跟隨訊號入市後,價格卻在這時回落,回落幅度有多大又很難去預測,很可能先回落後上升,又或訊號這次失效,回落幅度甚大,其後反彈的幅度卻很少,最終的結果也是虧損收場。

其實以下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大家翻看有關MACD的圖表都會留意得到,而且非常有效。

不過學習這方法前先重溫最常見的兩種MACD入市訊號:

1)      當MACD的DIFF線跌破DEA線之時,情況接近短線移動平均線跌破較長線的移動平均線,視為賣出訊號。

2)      若MACD的DIFF線升破DEA線之時,情況接近短線移動平均線升破較長線的移動平均線,視為買入訊號。

 

C25 MACD 111

 

運用這個方法,大家必然曾遇過一些問題,若等待MACD的DIFF線升/跌穿DEA線,往往走勢已上升/下跌了一段時間,這便有訊號滯後的問題,那麼有些使用者嘗試估計DIFF線即使升/跌穿DEA線的時間,期望利用這種形式找快人一步入市,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行,比如預測MACD的DIFF線會跌穿DEA線,但很可能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便又再回升,根本沒有交叉突破,相信大家也看過,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價格不但不會回落,反而會升得更急,那些預測DIFF線即將跌穿DEA線而早己入市造淡的投資者,便會因而冒受很大損失。

同樣地,預測DIFF線即將升穿DEA線也是不可行的,某些時間可能會預測得到,但當出現DIFF線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其後DIFF又再回落的話,跌勢可以很急,若太早入市造好,反而會出現很大虧損。事實上,這些情況不少人也遇過,比如已入市造好,但價格卻出現調整,在坐倉的過程中,期望MACD能發出買入訊號,繼而反敗為勝,但很多時候MACD的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又再回落,這情況出現時,走勢會跌至更急。

 

那究竟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等訊號出現後才入市又會滯後,不等訊號出現快一步入市,雖有時能成功,但遇上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又再逆轉的話,隨時會輸得更多,若大家細心留意,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又再逆轉的情況出現之時,走勢是特別急速,根本連走避的時間也來不及。

看到這裏,若大家有長時間的交易經驗,必定會想到應怎樣做,交易這行業確實需要天份,筆者舉辦的Trader Training私人教學,便曾有位學員,將我教的方法不斷修改,交易3個月後,他的方法10次有8次都虧損,用歷史數據去做Back-Testing後也證實他的方法確實逾七成會輸,但很快很快他卻憑這方法賺錢,理由很簡單!將訊號的方向調轉來做便有七成機會賺錢!結果半年內他的回報超過500%!

剛才提及「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又再逆轉」的情況,走勢會特別急速,而且出現之時,走勢逆轉的機會達九成,那我們可不將它視作入市訊號?

例子:

若運用1分鐘圖表,雖然「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又再逆轉」的情況不會每天也出現,但只要出現,能獲利的機會很大!

626

2012年6月26日,上午11時35分左右,在期指1分鐘走勢圖上便出現「DIFF線只是僅僅觸及或僅僅輕微穿越DEA線又再逆轉」的情況,結果期指在半小時內急跌逾70點(走勢延至下午)。

 

 

上日低位的參考價值

上日低位是不少人用作入市、止賺或止損的參考價位,其實這與大戶的交易模式有很大關係。由於大戶的交易未必要在交易所內進行,可以與其他對手在場外進行,又或在投資銀行的「黑池」進行,不過當市況淡靜之時,大戶要找對手做交易也會變得較困難,那還未成交的「柯打」,便會直接投入場內,當然不到最後大戶也不會這樣做,因為在場外做交易,成本會較低,除非接近尾市也沒有承接,才迫不得已要在場內做交易。由於大戶的買賣盤都十分巨大,這樣令場內尾市的走勢變得更波動。

過去在電腦還未流行之時,應不少投資者都曾在老一輩的人口中聽過大戶喜歡「人做」圖表走勢,比如人為地推高或質低股價,做成圖表上看到散戶愛看的形態如「頭肩底」、「圓底」、「雙底」等走勢吸引散戶入市接貨。不過,時至今日,大戶在場外的交易對手越來越多,市況暢旺之時要做交易並不困難,市況淡靜之時才需要這樣做。若然大戶在場外又找不到對手承接所有買賣盤,尾市只好把買賣盤轉移至場內,但若然場內也找不到足夠承接時怎麼辦?

大戶只好再用舊式的圖表操控手法,不過所謂的「頭肩底」、「圓底」、「雙底」,至今連很多散戶也認為已過時,大戶再做出這種形態也無甚幫助。不過上日高低位則仍然可以利用。由於不少散戶都愛把上日低位作止損位,比如股票A上日低位是10.5元,假設散戶在11元買入股票A,若然股價跌穿10.5元時便大多會立即止蝕。大戶看透這一點,當股票A的股價下跌,還未觸及10.5元,那用少量貨源把股價質低,只要跌穿了10.5元,來自散戶的止蝕盤隨時引發股價急跌,很可能短時間內由10.5元跌至10元以下,那大戶便能快手執平,買夠想買的貨。

另外,不少散戶都愛留意一些齊頭位,比如股票B的股價是103元,那100元這個齊頭位便會引起很多散戶的關注,若然跌穿100元必定會出現一輪止蝕的沽盤,大戶要買貨又買不足的話,最容易的方法便是把股價質低至100元以下,齊頭位被跌穿之時,散戶都有一種習慣,先是止蝕,然後又會吸引到很多其他的散戶入市吸納,如股票B,很可能由103元至跌穿100元,會突然急跌至95元,但很可能一至兩個交易日又會回升至100元以上,大戶便是利用這個特性,質低股價至100元引發來自散戶的止蝕盤後大手吸納,再由其他散戶把股價再推高至100元以上,短時間內手上貨源已可有帳面利潤。

其實在市場日子久了,大戶的手法與部署,不少專業炒家也略知一二、特別是市況淡靜之時,大戶無可避免要回到場內交易,手法不外乎那幾種,在市場累積一定經驗後,便懂得如何去利用。當市況淡靜之時,特別是一段時間沒有重大消息出現,留意到價格跌穿上日低位,這根本不用擔心,很可能這是大戶所為,除了已入市的不用急於止損外,未入市的更可以跟隨大戶入市買貨。此外,跌穿上日低位的幅度越大,越大機會是大戶所為,同時引發了散戶的即日止損盤出現,這令翌日價格反彈的機會也更大。

 

例子:

2012年3月底至4月初,由於剛過了業績期,加上市場未有新消息出現,當時市況變得較為淡靜,期間建行的股價便曾出現單日大幅度跌穿上日低價,但翌日價格都出現強勁反彈。

939e

請大家不要將自己「困死」在傳統技術分析的「框框」之內,運用數據去分析,留意市場的每種特性,這樣市場上一些「非隨機」的走勢便較容易辨別出來,也較容易藉此交易獲利。

 

 

用最簡單的成交量變化看出買入及沽出時機 

分析成交量便是要從「人」的想法入手,也就是觀察投資大眾集體決策的情緒。群眾行為經常可以預先顯示價格反轉的徵兆,群眾行為在成交量中能反映出來,故此只需要觀察成交量的變動,就可以判斷群眾聚集的規模與意圖。不過我們要追蹤買方與賣方的思緒變化。然後,當成交量遞增要加以判斷,才能預測價格的走勢。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曾經說過:長期而言,股市是「秤量機器」(weighing machine);短期而言,卻是「投票機器」(voting machine)。但投票只是表達看法,並非精準的價值評估。所以,在瘋狂的升勢中,Trader因為貪念而驅使股價遠高於實際價值;相反,在跌勢中股價又會遠低於任何基本面所能解釋的程度。

我們常在市場上聽到某些「專家」說「這次的情況不同」,但不同的往往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其實「人性不變」,股市裏每個循環的規模雖然不同,但伴隨的情緒發展內涵上基本都相同,了解這一點,便有助提高買賣的勝算。 讓我們假定恆指或某個股最近出現頗為漫長的跌勢。沒有人能預知股價的底部在那裏,但有一點我們知道,當股價初次由谷底回升之時,絕大部分Trader都會抱著懷疑的態度對待。因為先前的股價跌勢非常漫長,從某個時候開始,敢冒險的人開始買貨,但股市又仍似上升乏力,這是每個大升浪的初期階段,市場總是充斥著意見分歧的買盤與賣盤,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很少底部會呈現V型反轉的走勢,絕大部分都是W底的型態,雖然兩個谷底水準未必完全相同。

當第一段升浪結束,價格反轉之時並沒有回試創出新低價,不論理由為何,總之,價格守住了先前的低點。而且相對於前一段跌勢,這次的成交量較小,價格落在先前低點的附近。第二個底部之所以沒有創新低,主要是因為第一個底部的跌勢非常強勁,恐慌性拋售已不再出現,這時價格再次急跌的風險已大幅下降。其後愈來愈多的市場參與者發現,第二段跌勢並沒有跌穿先前的低點,底部測試似乎成功,他們──個別的──慢慢回過神來。於是,愈來愈多人認定,跌浪或許已經結束,目前偏低的股價水準可能代表難得的機會,最好趁早進場,避免機會流失。可是,因為跌勢在不久之前帶來的痛苦教訓還非常鮮明,一般Trader仍然十分保守,不敢把太多的現金換成股票。某些人的態度特別謹慎,需要花費一點功夫才能說服自己採取行動,最初只是少量買進。當升勢突破先前兩個低點所夾的峯位,確實引來一些急於入市的買盤,但積極的買盤大多沒有維持多久。

 

14

市場上畢竟還有很多懷疑的旁觀者,他們並不打算參追價入市,即使手中握有一些股票,但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準備下車,把股票賣給那些急著入市的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急升的走勢很難發生,即使出現,持續時間也非常短暫,加上股價升勢愈來愈明確,也有愈來愈多人發現,所謂的便宜貨似乎愈來愈少。 但隨著時間經過,當時股價與升浪起點的距離持續擴大,人們也愈來愈有信心。任何調整都被視為買入機會。這時便是「人人皆股」的時候,甚麼股也升了,一直由最初帶動升勢的領導股再沒有創出新高價,地位被其他類股接替。那些已經嘗到甜頭的人,面對新的領導股,他們認為沒有理由放棄這個更好的新機會,但這是卻往往是升勢將盡的時候。

此時此刻,幾乎令人不可置信:「這次升勢竟然沒有再創新高!」。可是,某些個股或某類個別股份還繼續上漲;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或市場已即將進入跌勢情。所以,大部份人此時還會繼續想: 「如果恆指再下跌,我還會再入市!」。 直至某朋友或鄰居被追邀「保證金」,越來越多「專家」稱此時只屬「暫時調整」,而且更接近「一面倒」看好後市,早前升勢強勁的時候,反而有所謂「專家」會提供一些「大市或將見頂」的建議,但此時此刻,所有專家卻看好後市,這種情況才最為不妙!而此時最常見的建議便是「應作長線投資」,不要太注重短期的帳面虧損。我們不明白為何專家們會在這刻有這些反應,或許長時間面對著市場的人,每次股市循環都會因涉及自身利益而作出相同的反應….總而言之,事實就是如此,每當出現這種情況之時,大市便已處於「高危」狀態。

但大家要留意,此時的「成交量」變化會有一個特點,每一至兩星期裏總有一至兩天成交量會創出新高,至少是近數星期的新高,但整體的平均成交量卻不斷下跌,而且每當出現這種現象之時,不會單單是港股市場,而是普遍亞太區市場也有這種情況,因為現今的資金流動太快了,不會只出現單一市場下跌,若經濟真的轉壞,整個亞太區股市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有經驗的Trader會懂得分析整個局勢,從成交量變化看出「危險」的警告!

直至某天利淡消息逐漸反映,此時股市一星期裏多次出現大幅裂口低開,而且成交量又再度上升,但這些成交卻是來自沽售的群眾。最重要的是,基金為了應付Trader「贖回」的壓力,不斷在市場上拋售股份,令股市的成交量再創新高,而此時整體的平均成交量又再回升,而且上升幅度驚人,但股價卻出現急遽下跌,而實際上跌勢已進入最強勁的階段,此時要作出補救經已太遲。

trading room

如果你足夠冷靜,即使早前未有及早離場,此時也應採取行動作出最後的補救。但由成交量觀察,恐慌與賣壓已經到達最高點;如果我們可以由幾個星期前的立場回顧,就可以察覺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賣壓高潮,整個上升循環發展已經告一段落,現在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不計價立即止蝕,止蝕、止蝕,因為往後的發展便是股市在低位徘徊,然後引發更多止蝕盤,繼而再出現急跌,不知何時才找到底部所在。 分析成交量變化可以應用尋找中長線入市機會時便是這樣,孫子兵法曾經提到,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情緒將成為主宰。

至於短線的成交量分析,很多人認為價格上升需要成交量增加來配合,無論是分析股票,期指、窩輪等大家也用這個概念,不過,不同情況代表了不同的群眾行為,所帶來的市場訊息也會不同,若視作相同的情況來作預測,只會增加預測出錯的機會。若要提高準確程度,也可以運用陰陽燭來作配合分析,當出現大成交及大陽燭代表不少人在積極掃貨;大成交大陰燭代表不少人在積極沽貨。這方法很簡單實用,但卻未夠精細, 我們要進一步留意大成交出現的「地方」,如果大成交金額出現,配合大陽燭,同時又升穿近期的重要阻力位置,則該利好訊號十分可靠。相反,當價位並無衝破近期阻力,這代表「止蝕盤」數量不多,但成交額卻不尋常的大,市場有一買便有一賣,這代表了不是買家在主動買,而是沽家在主動沽,這種情況下成交額愈大,轉勢的機會也愈大。

不過在實戰時,筆者則愛將成交量分成兩種類別,提高入市的準確程度,其實成交量增加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成交量遞增」,另一種是「成交量暴增」,,以港股的特性而言,前者是今天的成交量雖較上日為高,但超出的幅度不會超過5成,假設昨日的成交量為200億元,今天的成交量若不超過300億元,便屬成交量遞增的情況,相反若昨日的成交量為200億元,而今天的成交量高達360億元,升幅高達8成(超越5成),便可介定為成交量暴增的情況,其實這點在麥振威的部份書藉也有提及,只是個人再修改來加以運用。

 

一般情況下,價格上升,配合「成交量遞增」是利好的現象,但「成交量暴增」則並不是利好,而是利淡,原因是買方已大舉入市,還有誰再來接火棒? 走勢其後逆轉的機會便很大。

 

若套用在即市交易上,個人特別愛留意小時圖上「成交量暴增」的情況,因為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造淡的機會,而且獲利的機會率相當高。不過,應用在小時圖上,何謂「成交量遞增」,何謂「成交量暴增」則需要稍作修改,當發現這小時的成交量比上一個小時高出「六倍」以上則可視為「成交量暴增」,走勢即將逆轉。

不過大家要留意一點,由於期指的開市至收市時間(不計夜市期指)是由9時15分至下午4時15分,在期指的小時圖上,每小時的間隔是這樣的,「9:15至10:00」為第一小時,「10:00至11:00」為第二小時,「11:00至12:00」為第三小時,至於「13:00」這個時段則大多會以一條橫線作代表,這橫線的成交量是不用理會的,不要用作比較,因這只是下午開市前時段的部份掛盤造成,其後「13:00至14:00」為第四小時,「14:00至15:00」為第五小時,「15:00至16:00」為第六小時,而「16:00至16:15」為第七小時,故此每日在期指的小時圖上會看到7支陰陽燭,只要發現這七小時中,任何一小時的成交量比上一小時高出五倍或以上時,則是走勢逆轉的時間。

 

例子:

0326

2013年3月25日至3月26日期間,出現成交量比上一小時高出六倍以上,其後期指便由低位作出反彈,一直由22100點左右上升至22300點以上。

若大家統計一下過去期指小時圖的數據,便會發現一點,所謂「成交量暴增」又會大多出現在開市首小時,沒錯! 其實這套方法也是應用在開市初段的方法,很多時候大家會留意到,期指高開後便逆轉下跌,但有些時候高開後卻會繼續上升,同樣地,有時候低開後會逆轉作出反彈,但又有可能低開後卻繼續下跌。重點其實便是分析成交量,究竟今天首小時的成交量與上日最後一小時的成交量相比,增加了多少? 是否算得上是「成交量暴增」?若然屬實,則期指高開後下跌,或低開後反彈的機會便很大。

 

 

成交量的獨有指標Percentage Volume Oscillator (PVO)

在筆者的著作中,曾提及過PVT這個指標,所謂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趨勢,價量齊看才是真正致勝的方法。很多人說量走在價前,只是因為他們大多留意一些鮮有成交出現的仙股,偶爾看到成交量急升,便認為有大戶入市,跟風追入,但一些成交向來充足的產品,便會有相反的情況。筆者認為,成交量在分析趨勢中的地位,從來就是輔助性的,它不能作為直接決策的依據,但卻有其重要之處。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這才是趨勢投資法的精髓。

無論長線或短線,甚至超短線的趨勢其實也是由大部份人的觀點及行動所形成,當大部份在股市因跌市而遭受虧損時,群眾的心態對對市場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斷地打擊每一個參與者,也伸延至期指市場之上,股票的成交量會十分之低,但期貨市場卻一直在下跌,不過熊證及認沽輪的成交量卻會不斷上升。但是一旦市場出現了轉機,投資者的注意力便會立刻被吸引過來。沒有準備的人會吃驚,會關注,會等等看。經驗豐富的人,會立刻介入,而專業的炒家會立即行動,這樣價格便會持續上升,直到觀望的人介入,全倉者退出,而留在圖表上的則是突然急升的成交量,此時價格便會再次回落,這點說明了價比量重要的道理。

不少研究技術分析的人都認同了一個量價關系,便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再帶出很多股價突破阻力配合大成交量可追入,又或價量齊升後市向好等入市規則,但在實際中,大家會發現根據以上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來作主力判斷,失誤率更高。不過,具經驗的Trader應意識到一點,成交量其實具有先天的滯後性,不要相信量在價先的理論。其實明確一點,成交量只是價格的「衍生物」,市場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形成價格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我們在分析成交量時必需因應價格的變化,以價格的變化作首要準則,來判斷當日成交量升跌的重要性,有關這一點,其實不能單看成交量變化便做到,但有一個技術指標卻能讓你達到這目的,它的名稱為Percentage Volume Oscillator (PVO) !

PVO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最反映價、量變化的技術指標,

PVO的公式計算:

PVO = ((Vol 12-day EMA – Vol 26-day EMA)/Vol 12-day EMA) x 100

大家可以看到,PVO的最大值為+100,但卻沒有最小值,PVO運用了EMA這個平均線的特性卻成交量的變化平滑化,再透過公式將成交量的 12 EMA與26 EMA作比較,在參數的輸入上,大家可參照傳統MACD的參數輸入( 12 , 26 , 9),這也是PVO的傳統參數。PVO最大的優勢是不會因突發的成交量增加或減少而出現買入或賣出訊號,而是讓成交量呈現「趨勢」,究竟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再配合價格來一併分析,根據經驗,價格的變化也同樣需要借助SMA來一併分析,這對將價格的SMA與PVO同時運用,便能做到「以價格的變化作首要準則,來判斷當日成交量升跌的重要性!

 

 PVO的應用準則:

1)      價格在SMA之上以買升為主

2)      價格在SMA之下以買跌為主

3)      PVO的柱狀圖回升至零線之上,但PVO的長線及短線卻在零線之下,這是留意造淡的時機,當柱狀圖回落便可入市造淡

4)      PVO的柱狀圖回落至零線之下,但PVO的長線及短線卻在零線之上,這是留意造好的時機,當柱狀圖回升便可入市造好

 

例子(一):

941

中移動(0941)在踏入2013年2月後,價格一直在20SMA、30SMA及50SMA之下,這時便應只集中留意PVO的造淡訊號,而造好訊號則可以放棄,到了2月中至3月初期間,PVO的短線及長線已跌至零線之下,這是留意造淡的時機,當時要等待的便是PVO的柱狀線回升至零線之上,其後再回落便可入市造淡,以當時為例,可買入中移動(0941)的熊證或認沽輪,結果這情況在2013年3月1日便出現,而中移動(0941)的股價其後只整固了數日,便由84.45元左右,跌至最低見80.1元,若當時買入中移動(0941)的認沽輪或熊證,持貨約13個交易日,利潤普遍達到40%至50%。

 

例子(二):

5b1

若習慣短炒的Trader,可以將觀察的圖表由日線圖更改為小時圖,以匯控(0005)為例,在2013年3月22日便出現PVO的造淡訊號,當時也可以把握機會買入匯控(0005)的熊證或認沽輪。3月22日當日,首先留意到價格一直在20SMA、30SMA及50SMA之下,當時何應留意PVO的造淡訊號,其後PVO的短線及長線已跌至零線之下,這時同樣要等待PVO的柱狀線回升至零線之上,其後再回落便可入市造淡,結果匯控(0005)的股價便由83元以上先整固後,回落至82元。

 

例子(三):

hsipvo

若是DayTrader,當運用PVO時又應如何處理? 最好是將圖表的時間縮小至5分鐘,運用5分鐘圖表去觀察買入及賣出訊號。大家可以看到,期指在2013年4月5日,價格一直在20SMA、30SMA及50SMA之下,當時何應留意PVO的造淡訊號,PVO的短線及長線也處於零線之下,其後在11:40,PVO的柱狀線回升至零線之上,但到了11:50,PVO的柱狀線開始回落,這時可入市沽期指,當時期指便由21777點跌至13:25的最低見21695點,實際上只是30分鐘的交易時間,獲利幅度可以達83點。此外,大家應留意得到,這套方法的特性是PVO出現造好或造淡訊號後,大多會出現一段短時間整固,然後才展開升浪或跌浪,故此整個期間其實可分批入市,這樣做效果更佳。

 

 

Walter Bressert交易系統即市應用

市場上能賺錢的方法絕不止一種,只要經過自己改良及測試的方法,也可以嘗試在實戰中應用,透過實戰去累積經驗,自然能越做越好。Trader Training 中這位學員便是一直運用Walter Bressert的交易系統作交易,再每日收市後跟他檢討,提高累積經驗的速度,結果在2013期指交易大賽中,他的表現十分出色,這位便是連續兩季皆維持在2013期指交易大賽十大排行榜三甲之內的謝聲德。

以下內容便是由他親自為大家介紹,這個經由他改良後的Walter Bressert交易系統。

若大家對Walter Bressert並不熟悉,也應聽過時間周期交易方法,Walter Bressert便是時問周期交易方法權威,同時也是Bressert交易集團的總裁。其實Walter Bressert的成長過程很有趣,他讀大學時取得經濟學位,但卻因為這個學位令他明白,經濟學家其實並不是十分理解世界的運作模式,當時的經濟學家對股市的走勢總認為是隨機的,不過Walter Bressert認為透過研究週期,可以逐漸變得熟識市場的節奏,而事實上每一個市場都有它獨突的節奏,綜合了各種對市場周期的了解後,Walter Bressert除了交易S&P 500指數期貨取得不俗成績外,也撰寫了《The Power of Oscillator/Cycle Combinations》一書,而此書也被不少研究市場周期理論的投資者視為交易的「聖經」。

基本上Walter Bressert的交易策略可分為12種,而且全都對DayTrader 十分有用,特別是應用在期指的即市交易之上。不過,Walter Bressert的方法是為美國股市而研創,若套用在期指上便要稍作修改,這令修改後的Walter Bressert的交易策略變為只有五種。

 

Walter Bressert第一種即市買賣策略

根據Walter Bressert所指,開市首三十分鐘的走勢是十分重要的,若開市首三十分鐘的最高位低於昨日高位,同時開市首三十分鐘的低位高於昨日低位,這代表了開市初段其實方向感不大,市況只是在窄幅徘徊。在這種窄幅上落的市況中有一個特點是,好淡雙方都仍未出手,只要任何一方見市場氣氛適合而出手,走勢都會突然十分之急的。

Walter Bressert更介定了一套入市策略,他認為雖然好淡雙方仍未出手,但那一方先出手後走勢會更急可以從當日的開市價去預早分辨出來,若開市價比對上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為高的話,開市首三十分鐘,價格上破昨日高位便是入市造好的時間,若相反當日開市價比上日收市價為低的話,則應等待價格跌破昨日低位入市造淡。

不過要升穿上日高位或跌穿上日低位的情況往往較少發生。故此,Walter Bressert增加了一個準則,那便是若交易到了中段時間(在期指市場可訂為下午開始的交易時間),假設當日開市價較昨日收市價為高,其後價格上破開市首三十分鐘的高位可入市造好。若當日開市價較昨日收市價為低,其後價格跌穿開市首三十分鐘低位則可入市造淡。

但這套方法,應用在期指之上,則最好將開市首三十分鐘改為首十五分鐘,理由是要判斷當日好淡雙方是否都不敢在開市初段出手,最好是在正股市場開市前,由於目前期指開市是在早上九時十五分,而正股市場開市則是在九時三十分,期指是比正股市場早十五分鐘開市的,若然好淡雙方任何一方在開市前早己作好準備入市,這十五分鐘裏便會出手,若沒有出手便會出現Walter Bressert所指的情況,故此當大家留意到期指開市首十五分鐘,出現了「開市首十五分鐘的最高位低於昨日高位,同時開市首十五分鐘的低位高於昨日低位!」的話,這時便要特別留意,這十五分鐘裏的高位及低位特別重要,只要升穿高位或跌穿低位都是值得追入的時間。

 

例子:

hsif 2

2013年2月6日便曾出現這種情況,當日期指的開市價比上日收市價為高,故此我們應等待價格升穿上日高位造好,但這種情況一直未見出現,到了交易的中段時間(期指市場下午開始的交易時間),入市策略便改為當價格升穿首十五分鐘高位便入市造好,結果在下午開市初段便出現這種情況,期指升穿了當日首十五分鐘高位,這時代表好友反撲,在不足半小時裏便上升了約七十點。

 

Walter Bressert第二種即市買賣策略

Walter Bressert的研究中,有一種即市入市策略是特別針對升市而設的,當市場明顯地展開了升浪,但Day Trader 又應如何去應付? 首先大家要留意一點,Walter Bressert很喜歡研究「開市波幅」所謂的「開市波幅」他的研究中是指開市首三十分鐘的時間,但緊記,應用在期指市場時,這個「開市波幅」則需要更改為首十五分鐘的時間。而他專為升市而設的入市方法,也是運用「開市波幅」來做比較,當「開市波幅」的高位,低於昨日的全日高位,同時「開市波幅」的低位要低於昨日的全日低位,最重要一點是「開市波幅」已包括了昨日的收市價,意是是昨日收市價在「開市波幅」之內。

 

這三種情況都出現的話,入市策略便應為:

1)      若開市首十五分鐘後,價格升穿上日高位則可入市造好。

2)      若到了交易時間中段(下午交易時段),價格升穿開市首十五分鐘高位則可入市造好

大家可較一下Walter Bressert的第一種及第二種即市買賣策略,有些地方是相同的,不過要留意一點,第二種方法最特別是處是要求「開市波幅」已包括了昨日的收市價,Walter Bressert認為這種情況出現,再配合「開市波幅」的高位,低於昨日的全日高位,同時「開市波幅」的低位要低於昨日的全日低位是應該集中留意造好的機會,故此第二種即市買賣策略是特別用以應付升市的。其實大家只要留意一下過去期指的走勢,便會發現當市場氣氛明顯地向好時,Walter Bressert的第二種即市買賣策略便會大派用場,入市的機會也會較多,而統計結果更顯示,當期指連續上升了多日後,若運用Walter Bressert的第二種即市買賣策略,下午出現入市訊號的機會接近七成,要解釋這種情況的話,連續多日出現升市,很可能美股也是在升浪之中,上午大多是持倉過夜的好倉要平倉的時間,要突破上日高位自然較難,但由於市場氣氛明顯地較好,上午稍為調整後,下午好友反撲的機會便很大,故此時常會出現下午期指價格才升穿開市首十五分鐘高位的情況。

 

 

提升即市交易回報的重要工具 – RENKO圖

不少人說期指市場買賣較公平,特別是即市走勢,買賣差價較窩輪及牛熊證等為少,同時莊家要操控市場也相對窩輪及牛熊證困難,要投入的資金也高很多,也因而令市場走勢相對上較「公平」,但由於期指的即市波動性比牛熊證、窩輪及股票更高,這令不少新手怕了這個市場。其實期指的即市波動性雖大,但只要運用某些特定的方法剔走「無意義」的小波動,便能更有效發現即市的升勢或跌勢,從而順勢入市。至於如何剔走一些無意義的小波動,運用RENKO圖便是其中一種方法。

RENKO的畫法其實非常簡單,RENKO的意思是「磚塊」,若價格上升,上升的幅度達到「預定的要求」,那便在圖上加上一個「磚塊」,一般來說上升的磚塊會選擇用紅色,相反若價格下跌,而下跌的幅度也達到「預定的要求」,那麼也需要在圖上加上一個磚塊,顏色大多會採用黑色。

 

aa

 

比如,「預定的要求」是50點,期指現在是20000點,若5分鐘後上升至20050點,由於上升幅度達到50點的要求,那便畫上一個紅色的磚塊,其後若期指進一步上升至20080點,上升幅度只有30點,那便不用再畫上磚塊,什麼也不用做,唯有期指上升至20100點才需要再畫上一個紅色磚塊。其後期指調頭回落,由20100點跌至20050點,由於下跌幅度達到50點,那便畫上一個黑色磚塊。

(運用Amibroker製作的RENKO圖)

renko AMIBROKER

 

其實RENKO圖比普通的陰陽燭圖更簡單,但對即市炒家而言,很多時候卻更好用,特別是想尋找即市的「阻力」及「支持」位置。一般來說,到了下午的交易時間,當天不少即市炒家已入市,而昨日持貨至今天的炒家也很可能在上午的交易時間己平倉,當日的即市阻力或支持位置其實已出現。但不少炒家都較難分辨出那個阻力或支持較強,理由是期指的波動太大,一些小波動已令走勢在圖形上出現好像很大的變化,但其實若然懂得剔除那些小波動,只觀看較大波動出現的支持或阻力位置,便更有參考價值。比如由陰陽燭圖找出的短線即市阻力,很可能價格再到達這個阻力水平後,只是回落十數點便再度急升,原因是這個阻力根本不夠強,只是一些小波動而形成的「錯覺」,但運用RENKO圖找出的阻力水平,由於已設定了「預定的要求」才畫了磚塊,這些阻力一般會較強,即市炒家若然把握價格上升至RENKO圖的阻力水平才造淡,能獲利的機會及幅度也會較大。當然RENKO圖是要先預設畫磚塊的點數要求,不同的要求產生的阻力會有所不同,設定得太高,磚塊在走勢圖上根本很少,入市訊號也會較少。若設定得太低,阻力又會有不夠強的問題,如何設定便需要依靠個人的經驗,需要定期作出修改才能提升入市的準確程度。

不過對不少人而言,一般的看圖系統都沒有RENKO圖提供,但其實大家不用擔心,若然學習運用Amibroker便能透過這軟件觀察即市的RENKO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