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KELTNER BAND與BOLLINGER’S BAND

比較KELTNER BAND與BOLLINGER’S BAND

相對BOLLINGER’S BAND,KELTNER BAND是比較少見的技術分析指標,但它的作用其實與BOLLINGER’S BAND不遑多讓。 KELTNER BAND的公式計算其實非常簡單,也與BOLLINGER’S BAND有點類似:

 

kel 9

 

KELTNER BAND中軸 = 20日EMA

KELTNER BAND頂部 = 20 日EMA + (2 x ATR(10))

KELTNER BAND底部 = 20日EMA – (2 x ATR(10))

 

KELTNER BAND與 BOLLINGER’S BAND最大的不同是,BOLLINGER’S BAND運用了「標準差」去計算頂部及底部,而KELTNER BAND則運用了ATR,當然公式的計算不是重點,而且KELTNER BAND是Amibroker內置的指標,只要下載了這個程式,輸入數據後便能使用。  我們可以發現,KELTNER BAND與 BOLLINGER’S BAND也是希望價格在大部份時間都處於通道之內,最常見的想法是,當價格升至通道頂部便造淡,當價格跌至通道底部便造好。

其實筆者有點不明白的是,至今仍然發現很多的人喜歡將BOLLINGER’S BAND頂部視為一個短期升浪完結的參考水平,但在其他著作中也指出過,升至BOLLINGER’S BAND頂部,但頂部也何以跟隨價格一同向上延伸的,這不是阻力的位置,而且升穿BOLLINGER’S BAND頂部後,走勢持續向上的話,升勢是可以很急的,若然每當升至BOLLINGER’S BAND頂部便造淡,損失可以很慘重,到大家學了KELTNER BAND後,或許就會想到,利用KELTNER BAND替代BOLLINGER’S BAND,但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即使改為使用KELTNER BAND,效果也不會突然轉好。甚至將策略改為「同時」升穿KELTNER BAND與 BOLLINGER’S BAND又會如何? 答案是效果也不會太好!

 

kel 12

 

其實,任何的技術指標,若然是概念相近,我們可以嘗試比較兩者出現「差別」的時間,究竟市況會如何走,藉此看看是否能找出一些新的交易策略。正如KELTNER BAND與 BOLLINGER’S BAND,我們先比較一下,究竟價格升至BOLLINGER’S BAND頂部的機會多,還是升至KELTNER BAND頂部的機會多?

大家應會發現,若KELTNER BAND與 BOLLINGER’S BAND的中軸同樣是採用20這個參數的話,會出現兩種情況:

 

1)      KELTNER BAND處於BOLLINGER’S BAND之內

2)      BOLLINGER’S BAND處於KELTNER BAND之內。

 

情況1便有可能出現價格升至BOLLINGER’S BAND頂部,但沒有升至KELTNER BAND的頂部,而情況2則有可能出現價格升至KELTNER BAND頂部,但沒有升至BOLLINGER’S BAND頂部。

 

當然,也有可能是價格跌至KELTNER BAND底部,但沒有跌至BOLLINGER’S BAND底部的情況,又或價格跌至BOLLINGER’S BAND底部,但沒有跌至KELTNER BAND底部

 

我們發現情況1的參考價值較大,若然出現價格跌至KELTNER BAND底部,但沒有跌至BOLLINGER’S BAND底部的情況,價格反彈的可能情較高!

 

 

KEL 4

 

    此外,我們也留意到另外兩個特性:

 

1)      KELTNER BAND在BOLLINGER’S BAND之內走到之外

2)      BOLLINGER’S BAND在KELTNER BAND之內走到之外

 

兩種情況出現之時,走勢都會突然加劇,無論是升勢或跌勢都會很大,例如: 若KELTNER BAND在BOLLINGER’S BAND之內或BOLLINGER’S BAND在KELTNER BAND之內時,價格是窄幅橫行,那其後的走勢會更急更快。如下圖:

BOLLINGER’S BAND在KELTNER BAND之內走到之外的例子:

 

kel 10 kel 11

既然如此,兩個指標同時運用反而更有參考價值,但如何配合,大家便可利用Amibroker做詳細的測試。

 

 

富昌金融集團聯席董事麥振威

麥振威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unwaipaul.mark